发布时间:2024-12-09 发布者: 访问次数:
2024年11月30日上午10点,由日语学院主办的“景星讲坛”第38讲在我校西区立德楼C417成功举行。本期“景星讲坛”特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岩教授担任主讲人,进行了以“半山园里的王荆公——退居士大夫与诗歌的‘晚期风格’问题”为主题的学术分享。日语学院赵晓燕教授主持讲座,日语专业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本次讲座中,林岩教授围绕王安石晚年创作的诗歌提出了问题,学界对于王安石的晚期风格以绝句研究为主,对集句诗及白话禅诗的注意不足。林岩教授则贯通了上述几种诗歌,考察不同诗歌类型间的互动关系,为王安石晚年诗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
林岩教授列举展示了半山园的营建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骑驴、游钟山时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半山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王安石身心栖息的场所,山水、鱼鸟、四时等周边景致亦成为了他源源不断的诗材。
之后,林岩教授介绍说明了数首王安石的集句诗及佛理诗。王安石对于集句诗进行改字及化用成句的再创造让现场听众们耳目一新。而白话佛理诗中不避同一语词的反复出现及白话表达亦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最后,林岩教授结合王安石晚期风格的代表绝句,总结出两种类型:观物型绝句及沉思型绝句。并思考探讨得出,观物型绝句是反复研习集句诗,高度凝练之后的简洁处理;而沉思型绝句则是佛禅研习后带来的思想凝练。对于“退居士大夫”这一群体的研究,让我们得以更加立体地认识诸如王安石这样的伟大作家,他们在退居时期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在自我冲突中上下求索,借诗词创作实现内心的自洽与圆满。
两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日语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师生积极与林岩老师交流,同学们从林老师的讲座中学习到了文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也获得了许多对人生的思考。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图文:丁沁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景星讲坛第36讲、第37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