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青年学子助力产业对话

发布时间:2025-11-21 访问次数:

2025117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的“中日企业家交流沙龙”在渝中区重庆环球金融中心成功举办。活动汇聚了日本东海日中贸易中心、名古屋银行、名港海运、大同特殊钢、林内、电装、多摩机电、丰田通商等日本中部地区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重庆多家本地企业代表,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探索深化合作。我院10名学子(含研究生、本科生)应邀担任翻译志愿者,为中日企业间的深入沟通搭建桥梁。





   

 (个人感想)

 

我十分荣幸能为一位中国铝制造业代表提供翻译支持,并在多行业交流中亲身体验产业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在学校时上过口译课程,但在实际面对“铝合金工艺”“轻量化材料”等密集专业术语时,我仍感到压力。起初几次因紧张而卡顿,但随着对话推进,我逐渐学会运用手势辅助、上下文推测等策略,努力维持沟通流畅。当中日双方因我的传递而频频点头、展开更深入讨论时,那份跨越语言的共鸣令我倍感振奋。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口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话的“促成者”。优秀的译员不能只做“传声筒”,而应成为沟通的“催化剂”——听懂意图,把握节奏,在关键处稍作补充或澄清,帮助双方建立信任。真正的口译成功,是让每一次对话真正“成立”。

现场交流也考验着我的应变能力。例如在翻译“铝材阳极氧化染色工艺”时,我未能立即反应,便迅速以“通过电解上色并封存的表面处理技术”举例说明,化解了短暂停顿。这类经历让我意识到,专业口译需要持续的知识积累与灵活的现场策略,唯有拓宽行业视野,才能在不同场景中从容应对。

感谢学院与外办的信任,让我踏上这场知识与实践交织的旅程。我愿继续打磨语言能力、拓展专业认知,未来以更沉稳的姿态站上沟通的桥梁,不仅传递词句,更连接理解,在每一次对话中讲述发展的故事。

——日语本科2023级 陈玺妃

 (个人感想)

 

十分荣幸此次能以翻译志愿者的身份,为一位物流业的中方代表及一位仪表制造行业的日方代表展开对话。尽管在校期间曾修读口译课程,此前也做过其他行业的翻译,但真正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领域的翻译时,我仍感受到切实的压力。

在翻译过程中,虽偶有卡顿,当通过结合以往的翻译经验及在课程中学习到的技巧,适当补译、换译,把握对话节奏,顺利的推进了双方的对话。学有所用的感觉以及看到双方代表跨越语言文化的共鸣令我由衷振奋。

这次经历让我真切认识到,口译远不止能是局限于一种翻译方式,而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不管是肢体语言还是增加解释,在合理范围内促成对话的顺利进行才是一次合格的翻译。优秀的译员不应仅是“传声筒”,而应是沟通中的“催化剂”——听懂意图,把握节奏,在关键处稍作补充或澄清,从而帮助双方建立信任。

同时,本次志愿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正式的翻译活动中,将自己摆在译员的位置上同时平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也认识到,译员不只是语言上的功底,同时还需要具有优秀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百科知识储备,方能在口译实践中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非常感谢学院与外办的信任,予以我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我将继续打磨自生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拓宽事业,锚定目标,深入了解特定领域,为今后作为译员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语研究生口译专业2024级 吕施岑